言行舉止像模範生,就可以成為模範生

並非擁有地位的,就是能幹的人。因為絕大多數的人也一樣具有升任這高地位的潛能或實力,一個乞丐如果當上董事長,也會逐漸有向董事長的風範和能力。利用這個「像」也可以使劣等生變成模範生,這在小學教育上已經實際應用而有其成效;對兒童心理學發展有有諸多貢獻。
利用地位對行為發展的影響,做過這樣的實驗。在一個班級裏,讓八名課業較差的學生當班級幹部。結果在學期結束後,這八名劣等生,其中有六位成績優異且受人喜愛,其餘兩人仍較差。有趣的是,原本的模範生成績反而退步。
在臨床心理上,對精神異常患者及不良少年,施用此種暗示法,可以重拾他們的信心。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恢復正常,使能重新面對新的人生。此類案例顯示出一種跡象,若把將來成就事先規劃出一個模式,而由內心確定,則施用的結果與心中的計畫必然接近。
做學問、求知應具備「自己就是模範生」的信心,有了這種心態就沒有不可能、辦不到的事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